當前位置:中國廣告人網(wǎng)站--->品牌營銷欄目--->市場縱橫-->詳細內(nèi)容
米盧:樂呵呵的廣告道具
作者:佚名 日期:2002-11-29 字體:[大] [中] [小]
r>
相比之下,其它泛濫成災的“米盧廣告”,則未擺脫中國名人廣告的通病:廣告主盲目趕熱鬧,什么人熱門找誰,而對產(chǎn)品品牌的價值定位、它與名人的品牌形象是否和諧,則考慮極少。這樣的名人廣告,對受眾的實際傳播效果,只能如過往煙云。受眾對廣告的感受,停留于做秀的米盧,而對你廣告主極力想“附著”的產(chǎn)品本身,卻難以形成穩(wěn)定印象。 -
“喝××酒,運氣就是那么好!”
熒屏上,我們常能看到米盧,在經(jīng)典的燦爛笑容中,推銷某個品牌的酒類產(chǎn)品。雖然漢語大大的“洋涇浜”,但他的燦爛笑容,卻因為笑容背后神話般的“運氣”故事,深深地印在觀眾的腦海中。他推銷的“××酒”,也就被愛屋及烏地沾上了運氣、喜氣。
自從米盧改寫了中國足球的歷史之后,他的樂呵呵形象就鋪天蓋地地出現(xiàn)在各種媒介上,成了一個“萬金油”式的廣告道具,有求必應。這則廣告,是我看到的其中最成功的“米盧廣告”。如果該酒類品牌廣告的后續(xù)強化、配套營銷措施得力,其銷售業(yè)績應該是相當不錯的。
同樣的米盧,同樣的樂呵呵,放在不同的廣告中,效果為什么會形成強烈的反差呢?
根源在于產(chǎn)品、名人雙方品牌的價值,是否和諧、是否有內(nèi)在的邏輯聯(lián)系。對于“喝××酒,運氣就是那么好!”,二者是和諧統(tǒng)一的。而對于其它的“米盧廣告”,二者之間則缺乏聯(lián)系,甚至是相沖突的。
廣告是傳播的科學和藝術。傳播首先要有信息源。信息源的價值高、吸引力大,傳播的投入產(chǎn)出效果才越好。對于商業(yè)經(jīng)營而言,“品牌”實際上是對信息源的包裝與升華。你產(chǎn)品的品牌價值低,廣告的投入產(chǎn)出效果就差,你就得花十倍、百倍的投入。名人廣告的商業(yè)意義就在于,它使廣告主的目標品牌,搭上高價值名人品牌的順風車。也就是說,名人廣告使受眾對名人作為傳播信息源的高度關注(“眼球”),在兩個品牌的重疊中,發(fā)生悄悄的輝映、轉移,轉移到廣告主的目標品牌上。名人做廣告的高額酬勞,實際上是支付其名人品牌在價值形成時的投入。廣告主愿意支付這筆錢,是因為他們知道可以四兩撥千斤,省了多少倍的廣告投入。
名人廣告的關鍵在于,要產(chǎn)生廣告主期望的受眾注意力轉移,兩個品牌蘊含的價值之間,必須和諧、必須有內(nèi)在邏輯關系。否則,你搭的可能就不是“順風車”,而是“無風車”甚至是“逆風車”了。
“喝××酒,運氣就是那么好!”這一廣告,產(chǎn)品(某酒類)與名人(米盧)之間的品牌價值是和諧的。
該酒類的品牌名稱帶有明顯的喜慶、好運的價值內(nèi)涵。而米盧呢?率領中國足球突破亞洲、走向世界,圓了幾代中國人的夢想。這一歷史功績,與萬人迷的笑容相組合,使其一夜之間成為十幾億中國人心目中的歡樂英雄、幸運之神。他作為名人的品牌內(nèi)涵,與該酒類品牌所表達的價值,是相當吻合的。兩個品牌放到一起,互相輝映,互為強化,給受眾留下深刻印象。從此之后,受眾一看到“××酒”,就會想到米盧;一看到米盧,就會聯(lián)想起“××酒”廣告所強化的喜慶、好運。相得益彰,皆大歡喜。
其它的米盧廣告呢,則程度不同地缺乏這樣的品牌內(nèi)涵聯(lián)系。更讓人遺憾的是,大多數(shù)廣告主似乎根本就沒有研究、策劃其產(chǎn)品品牌的定位、發(fā)掘其價值內(nèi)涵,只是沖著個新鮮出爐、火爆異常的名人米盧而來。不管三七二十一,先搶下米盧再說。把兩個品牌生拉硬拽到一起,于是以為自己的品牌,就能自然地沾上米盧這個大“星星”的光芒。
換句話說,在那些“米盧廣告”中,米盧純粹是一個不停地翹起大拇指的廣告道具,生硬地喊叫“我使用×××”、“我喜歡 ×××”。受眾的反應會怎么樣呢?最近看到國內(nèi)也有過這樣的調(diào)查結果:消費者因為廣告中有名人而產(chǎn)生購買行為的比例很低,遠遠地排在其它原因之后。
說句題外話,好在米盧不準備在中國長“混”,否則,見錢就收有廣告就上、甘當廣告道具,長期這么下去,非砸自己的牌子不可。因為名人的曝光率越高,其品牌貶值就越厲害。反正“世界杯”后準備走人,賺一票就走,米盧也用不著管那么多。(阿奇)